中国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中国提出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农业科技、宣传思想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方面的人才。可以期待国家将会对IT业培训加大扶持力度。
下面是联合早报网相关报道:
===================================
正在加速推进经济转型与引领国家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在2020年加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目标,强调加快人才发展是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国内专家认为,这表明中国力图实现核心竞争力转向,使之从“人口”转向“人才”。
中国政府前天发布首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强调人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以10年为限,《纲要》对于中国人才数量的提升定下一系列明确的战略目标,包括使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亿1400万人增加到1亿8000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要达到20%,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从24.8名增加到43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增长到28%。
《纲要》还指明,中国要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农业科技、宣传思想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建成一批人才高地。
到了2020年,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要从现在的10.75%增加到15%,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3%,人才贡献率达到35%。
否定高校行政级别制度
为达到上述目标,《纲要》要求改进人才管理方式,事业单位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
一向深为知识界诟病的高校行政级别制度,在《纲要》中被明确遭到否定。《纲要》提出,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在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
中国也要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创新人才流动配置机制,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调整户口迁移政策,使之有利于引进人才。
《纲要》还说,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管理,对国有企业人才的激励机制,重点向创新创业人才倾斜;养老金对退休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给予重点倾斜,还要扩大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
此外,中国要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生活条件;扩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跨地区跨部门交流任职。
这份人才强国战略更向13亿人口之外的外国人招手。《纲要》说,要完善外国人永久居留权制度,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
在上述纲要发布的隔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昨天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大会,也重点说明科技、创新与人才的重要性。
他在致词中说,中国要从国际国内经济、科技发展大势来“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未来几十年,世界包括中国13亿人口在内的20亿至30亿人将逐步进入现代化行列,能源资源需求和生态环境压力将大幅上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地球有限承载能力的矛盾将日益尖锐,中国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矛盾尤为突出。
他强调,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为此,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要加强人才工作,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
谈到中国的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参与《纲要》制定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廉价而又吃苦耐劳的劳动力大军,是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中国模式”的核心构成因素。然而这一模式的缺陷也日渐明显。
王辉耀认为,一方面,低价劳动力付出、低附加值、高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模式的可持续性让人质疑;再者,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红利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迟早会失去。中国要转变发展方式,只能对“中国模式”修正,进行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发展知识经济,打造创新型国家。
http://www.zaobao.com/zg/zg100608_003_2.shtml
韩咏红
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