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比喻和想象力

最近看到马老板在twitter上发了曹植的《七步诗》搞懵一众外国网友的新闻,也顺便又重温了这首诗。也让我又想起了我在读古诗时的一个感想。那就是,很多被千古传唱的古诗文,很多使用了一个贴切又新颖或者说是天才的比喻有关。

《七步诗》就是其一。以同根而生的豆萁煮豆子来比喻一母同胞的兄弟却要相残杀,非常的贴切和生动。再加上是在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七步之内就写成,足见作者才思之敏捷。能流传千古确实是有原因的。

不止是诗文,很多典故、故事也都和比喻或者类比有关,像是《触龙说赵太后》就是借一个类比把长短期利益的矛盾和关系讲得让人一目了然,才改变了赵太后的想法。

像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所以被称为写瀑布的千古绝唱(苏东坡有“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便和这个“银河落九天”的比喻不无关系。只一个类比,便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水花飞溅的情景,还带出了瀑布如白练般的视觉感受。更重要的是,见瀑布而想到天上的银河,可以想见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上天入地无远弗届的胸怀(或许称为脑洞更合适)。

比喻之所以有这么强大的能量,窃以为是它能把事物的本质以一种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

越是复杂的事物,越是需要在大脑中进行复杂的运算才能发现、理解它的本质。作为一个数普通人,我们的大脑要么不具备这种运算能力,要么根本就不知道算法,不知道该如何推理演绎,或是囿于想象力,不会于表象之外想到其它的东西,因而不能发现事物表象背后的本质,更无法联想到一个更生动直观的景象来说明它。这也可以说明为何大部分流传下来的这些有关比喻的诗文或典故都出自高人。

说起高人的话,《七步诗》的作者曹植,得到的评价基本都是最高的。现在我们说最有天才的诗人一般都会想到李白。但在古代(至少李白出现以前),曹植是公认的最有才的人。“才高八斗”的出处,说的就是“天下才有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在文学中的地位,“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都是独一档的。李白也是公认的最具天才的诗人。

《战国策》中描写的那时候的说客,更是非常喜欢用比喻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或者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主张。“晏子使楚”的章节中晏子以橘生淮南等比喻来化解楚王的嘲讽和攻击。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拔苗助长等等成语也都是通过比喻来让对方更容易接受自己观点的典型案例。

总的来说,能借用一个直观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道理需要当事人有一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慧眼,并需要有不受限制的想象力(或者说比较发散的思维)。

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或者有没有办法来培养这种能力呢?嗯,这也是我正在寻求的。但我觉得,多阅读古人流传下来的这些作品和典故,多观察多思考应该会有所帮助。

Avatar

专业Linux/Unix/Windows系统管理员,开源技术爱好者。对操作系统底层技术,TCP/IP协议栈以及信息系统安全有强烈兴趣。电脑技术之外,则喜欢书法,古典诗词,数码摄影和背包行。

Sidebar